演出时间:
2014-04-20 19:30演出票价:
80元 180元 280元 380元中国爱乐乐团音乐会
夏小汤
夏小汤,最杰出的青年指挥家之一。中国爱乐乐团常任指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副教授。1981年生于北京,16岁以最优秀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跟随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学习交响乐队指挥。2005年毕业后留校担任指挥系主科老师和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主科老师。2006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指挥比赛金奖。 2007年开始兼任中国爱乐乐团常任指挥。曾经应邀指挥过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以及美洲交响乐团、旧金山巴罗克乐团等,并与众多国内外著名演奏家和作曲家合作演奏过大量高水平的音乐会,受到了当今乐坛的高度赞誉。
2005年同深圳交响乐团合作参加第一届中国作曲博士作品音乐会,所有作品均为首演,获得空前成功,赢得了在场几十位音乐家和终身教授们的广泛赞誉。2006年带领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录制并出版发行了马思聪的《大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双小提琴协奏曲》。年底中国中央电视台又录制了夏小汤指挥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2007年再次执棒深圳交响乐团成功举行了第三届中国作曲博士作品音乐会。之后开始长期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成功地在全国进行了多次巡回演出。并多次指挥演出了谭盾、陈其钢、郭文景、叶小钢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2007年年底和Akiko Suwanai一起在北京和广州演出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2008年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在北京大学演出并讲解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喝彩。2010年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并录制唱片出版发行。2011年起又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连续合作几十场大型音乐会。2012年夏小汤同中国爱乐乐团合作了十几场音乐会,先后同著名歌唱家袁晨野、钢琴家王羽佳、吉它演奏家杨雪菲一起录制了唱片并出版发行。2013年参加国侨办“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的演出,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等合作,在美国东西海岸连续举行多场巡回演出。
作为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夏小汤一直致力于乐团的发展和建设,统领该乐团在全国一些城市举行了几百场音乐会。2008年赴韩国首尔演出理查·斯特劳斯《唐·璜》和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其激情和深刻的音乐表现感动了全场观众。2009年起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了马勒《第一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德彪西《大海》等大型交响作品,指挥风格严谨、准确、激情、潇洒。每次演出都留下许多激动非凡的美妙瞬间,广受音乐家们的好评。
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 钢琴
钢琴家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1987年出生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卡蒂雅的母亲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从幼年开始卡蒂雅就与姐姐一起练习四手联弹。
卡蒂雅的才华很快得到显现,她6岁那年首次登台公演,与一支交响乐团演奏了钢琴协奏曲作品。很快她便收到来自瑞士、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以色列和美国的演出邀约。
卡蒂雅不希望自己被认为是一个“神童式”钢琴家。她十分欣赏老一辈钢琴家,比如拉赫玛尼诺夫、里赫特和古尔德,她最喜爱的钢琴家是玛尔塔·阿格里奇,阿格里奇独一无二的风格让她钦佩之至,但她也绝然不会试图模仿并成为第二个阿格里奇。卡蒂雅认为自己是属于20世纪的人。
2003年,在第比利斯国家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卡蒂雅获得了霍洛维茨国际钢琴比赛基辅青年钢琴家大赛的特别奖。此外,她还曾获得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发起的格鲁吉亚青年钢琴家基金会大奖。
卡蒂雅曾在许多著名的音乐厅进行演奏,其中包括伦敦威格莫音乐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等。2008年卡蒂雅首次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出,2010年她获得了莱迪-比托尼信托奖,并于2010-2011音乐季获得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和音乐厅“最佳新秀音乐家”的提名。
2011年卡蒂雅在索尼唱片公司录制发行了第一张个人唱片,曲目全部是李斯特的作品,此后她又录制了一张肖邦协奏曲及独奏作品专辑。
卡蒂雅与许多交响乐团有过合作,包括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波罗的海室内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米兰斯卡拉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等。她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城市和地区都举行过独奏音乐会。
中国爱乐乐团
在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宣部的关心指导下,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原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是国家级交响乐团,直属于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余隆担任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
中国爱乐乐团成立于2000年5月25日。同年12月16日,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首演音乐会。2001年9月至2010年间的九个音乐季中,中国爱乐乐团全体音乐家、管理层在几任团长和艺术总监余隆的领导下,付出巨大心血、智慧、艰辛和努力,迈着坚定、坚实的步伐,艺术水准持续提升,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瞩目和赞誉。
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第一个音乐季的重要演出包括:当代作曲大师菲利普·格拉斯大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柏辽兹《浮士德的责罚》以及由中国爱乐乐团委约创作的京剧交响乐《杨门女将》等。在接下来的音乐季中,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与近千名中外音乐家合作,完成了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交响曲》)的中国首演,成为中国当代乐界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事。乐团在该音乐季还推出了“不朽的贝多芬”系列音乐会,余隆及多位指挥家与来自国内外的优秀音乐家合作,在九场音乐会上演奏了贝多芬的全部交响曲、协奏曲和大部分序曲。此系列音乐会的最后一场尤其令人激赏,余隆指挥乐团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阐释令人信服地证明,经过两个音乐季的成长,中国爱乐乐团已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亚洲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列。随着2003年至2004年音乐季的结束,中国爱乐乐团最终完成了跨越三个音乐季的庞大音乐工程——将马勒的全部交响曲呈现给中国听众。
此后,乐团还相继举行了纪念德沃夏克逝世100周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门德尔松诞辰200周年、海顿逝世200周年系列音乐会,以及纪念指挥大师卡拉扬诞辰100周年音乐会等,将一个交响乐团的生长,融入全球化丰饶的土壤之中。
中国爱乐乐团因其艺术与管理观念的高起点和对交响乐艺术的执著精神,不仅为广大音乐受众提供了丰富而高格调的音乐生活,亦获得国内外社会资源的殷殷襄助,这是它不同于国内其他乐团的得天独厚之处。来自不同领域的交响乐爱好者及赞助者,以自己的方式为这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乐团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成为乐团高速而稳定前行的坚强后盾和动力。在这个空间中,音乐是神祗,艺术至高无上,人们在敬畏天籁之声的同时,亦感受到生命可贵与生活美好。
《科里奥兰》序曲,作品第62号 贝多芬 曲
A小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6号 格里格 曲
钢琴: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第67号 贝多芬 曲
中国爱乐乐团音乐会 敬请期待!
注: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