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时间:
2012-11-18 19:30演出票价:
180元 280元 480元 680元 880元 1280元 1680元永远的王洛宾诞辰百年纪念音乐会
王洛宾(1913-1996)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主要作品及部分作品歌词:
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
民歌《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在银色的月光下》《一江水》等。
《达坂城的姑娘》歌词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
西瓜大又甜呀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
两个眼睛真漂亮
你要想嫁人
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你嫁给我
带着你的嫁妆
领着你的妹妹
赶着那马车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歌词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篷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好象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流浪在草原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青春舞曲》歌词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
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别的那样呦
别的那样呦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个人简介
有"西部歌王"之称,1934年期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7年11月在山西参加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后受西北战地服务团委派,前往兰州等地做唤起民众的工作。1938年5月在兰州参加"西北战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随军进入新疆。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新疆军区歌舞团音乐创作员、新疆军区歌舞团艺术顾问等职。1988年6月离职休养(艺术一级,文艺六级)。1988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奖章。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3岁。
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
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艺术生涯
1913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北京市东城区牛角湾艺花胡同一座瓦灰色四合院的油画匠家庭,名荣庭,字洛宾,排行老四。曾祖父是浙江人,以卖茶叶蛋为生,后流落到北京。爷爷是颇有影响的民间艺术家,在京城画梁雕栋,颇有名气,还非常喜欢音乐,组成家庭乐队,自娱自乐。父亲王德桢(字洵甫)在家庭的影响下,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母亲王氏生育三子三女,其子女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云南、黑龙江、新疆等地。
1919年9月,入北京"京师八旗子弟高等小学堂"学习,校长是张安国,六年级班主任是程振山。这所从清光绪20年"左翼镶白旗学堂"成立开始,到1990年第13次更名,改名为北京市东城区"春雨胡同小学"。
1927年夏季,其父亲王德桢把从小多病的王荣庭送入北京通州潞河中学读书。当年秋天,王荣庭参加了基督教堂唱诗班,极富音乐天赋的王荣庭很快成了唱诗班的佼佼者。
1928年6月,在政府陆军被服厂当职员的父亲因病去世。
1928年暑假,王荣庭到哈尔滨的姐姐家报丧。在哈尔滨中东铁路线上横道河子车站做列车连接工(摆小旗的)时,结识了塞克、金剑啸、沙蒙等艺友,跟塞克学弹"七弦琴"奇达尔(即"吉它",此乐器名老俄式七弦琴最早由塞克中译文)唱歌、作曲,塞克是他走进艺术殿堂的向导与启蒙。
这时王荣庭受到居住在黑龙江的俄侨音乐家戈里德施京、特拉赫腾贝尔格、格尔施戈林娜作品的熏陶.
1928年秋天,塞克十分欣赏王荣庭对音乐的执着、感悟与灵性。邀请王荣庭为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北归》谱写主题歌和插曲"北归"、"离别情意"。
1928年底,王荣庭为塞克的诗集《紫色的歌》第一首词"在海的那边"谱曲,这首歌当时在哈尔滨妇孺皆知,流传甚广。与此同时,王荣庭还和塞克共同创作了"西巴扎尔夜歌"。1986年,塞克在病床上与来探视他的王洛宾同唱这首歌,含泪回忆起那段美好的岁月年华和难忘金曲。
1931年毕业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
1931年9月,王荣庭被保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他的钢琴教师是德国人谷不克,声乐教师是沙俄贵族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作曲教师是从巴黎留学归国的汪德昭。这几位教师经常说,要想成为出色的音乐家,毕业后必须到西方深造。王荣庭从他们那里受到正统的音乐教育,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仲夏,平时十分仰慕徐志摩,并自诩为"新月派"的王荣庭,"视自由为艺术之灵魂",便将为徐志摩的诗谱成曲。后来,他又将此歌献给女友罗珊。
1934年初夏,自幼是一个以停滞为痛苦,以流动为乐的孩子,平时十分仰慕徐志摩,喜欢爱情诗,也经常写一些表达爱情的小诗,并自诩为"新月派"的王荣庭,视音乐为生命,视自由为艺术之灵魂,便将为徐志摩的诗《云游》谱成曲,旋律如行云流水,澎湃激荡,受到师生的一致称赞。后来,他又将此歌献给女友洛珊。
1934年就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在北京铁路扶轮中学任音乐教员。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前往山西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等抗日歌曲。
闯入王洛宾一生的有四个女人。他最初的恋人罗珊是一位美丽的外国学生,虽是甜甜蜜蜜,但一经风雨就时聚时散,最终没能结合;第二位便是他在朝圣认识三天的卓玛姑娘,那个17岁如花一般的少女含羞轻轻地抽了他一下,王洛宾便为她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但王洛宾与她也仅仅只认识了短短的3天而已;第三位是王洛宾的正式妻子,比他小16岁的黄静,但结婚后6年就与世长辞了;第四位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可三毛的性格有些执着和癫狂,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三毛突然离去,当时在社会上曾经引起一场轰动,一阵猜测。
1938年在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前往甘肃、青海各地宣传抗日。改编《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丽》等民歌。
1939年在青海创作、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等民歌。
1940年在西宁任音乐教育工作,负责组建"青海儿童抗战剧团",创作歌舞剧《沙漠之歌》及《送郎出征》、《穆斯林青年进行曲》等抗战歌曲。
1941年春天前往兰州与妻子罗姗解除婚约。之后被兰州反动当局以"共产党嫌疑"罪名逮捕,关押在兰州城北大沙沟监狱,苦狱三年。在狱中创作《蚕豆谣》、《我爱我的牢房》、《睡在戈壁滩上》等二十余首囚歌。
1944年5月经多方营救出狱,回到青海继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改编《阿拉木汗》、《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依拉拉》、《曲曼地》等民歌。
1945年与妻子黄玉兰在西宁农村结婚,之后生育三子,1951年冬天黄玉兰在北京病逝。
1949年9月在西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进军新疆,时任一野一兵团政治部文艺科长,在张掖与王震将军共同创作合唱歌曲《凯歌进新疆》。
12月任新疆军区文艺科长,编译《苏联最新歌曲集》,改编《哪里来的骆驼队》、《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在银色的月光下》等新疆民歌。
1952年在南疆喀什二军文工团任音乐教员、创作员。改编《沙枣儿花香》、《圆圆的》、《美就美在眉毛上》等数十首民歌。
1957年调任新疆军区文工团音乐教员、创作员。参与创作歌剧《战斗的历程》、《无人村》。
1958年参与创作歌剧《两代人》和音乐话剧《步步跟着毛主席》,同年被评选为全军先进文艺工作者。
1960年在新疆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20年。关押狱中。
1962年被假释出狱,回原单位带罪服务,任音乐教员、创作员。改编《江巴拉汗》、《草原上的金太阳》、《天上的云》等数十首民歌。
1965年被押回狱中继续服刑10年。先后在狱中搜集改编《哈来龙》、《离别》、《阿顿江》、《高高的白杨》、《萨阿黛》等数十首民歌。
1975年刑满出狱。在政治上继续被管制,在生活极度困难时改编《我愿变成一杯香茶》、《西淋江》、《你的热泪把我的手背烫伤》等数十首民歌。
1978年为新疆工一师文艺宣传队创作歌剧《托木尔的百灵》。
1979年应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将军邀请前往兰州为战斗歌舞团创作歌剧《带血的项链》进京参加国庆30周年汇演,获文化部颁发创作二等奖。
1980年为乌鲁木齐市文工团创作歌剧《奴隶的爱情》。新华社为他发表内参"披露老音乐家王洛宾的困境"的文章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
1981年新疆军区召开平反大会,为他恢复名誉和军籍,69岁的王洛宾终于重新穿上了军装,任新疆军区文工团艺术顾问。
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洛宾歌曲集》。
1986年1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新疆音乐家协会联合为他举办《人民音乐家王洛宾作品音乐会》,首次向社会全面介绍他的音乐作品,并且授予他"人民音乐家"这一光荣称号。新疆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英汉对照《在那遥远的地方》、《丝路情歌》歌曲集。
1996年3月14日因患胆囊腺癌在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3岁。
20日王洛宾追悼大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新疆自治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社会各界1500多人参加,国内外社会团体及知名人士发来唁电、唁函500件,送花圈200多个,沉痛哀悼王洛宾先生。
1996年6月王洛宾墓碑落成暨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金山陵园举行,首都各界人士及驻军代表500多人参加。国内演艺界及海外华侨纷纷举办"王洛宾作品音乐会"缅怀这位不朽的音乐家。
个人荣誉
1988年75岁的王洛宾光荣离休,享受副师级待遇,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勋章"。
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荣获文化部、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1993年《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11月上海音乐学院授予名誉教授。中国文联出版社为他出版《纯情的梦-王洛宾歌曲集》。
1994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12月被政府授予新疆达坂城荣誉镇长。
永远的王洛宾诞辰百年纪念音乐会敬请期待!
温馨提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